近日来,南方大部地区,尤其“包邮区”江浙沪地区高温难耐,多地最高气温已达40至42℃,更是达到了数百年来的最高记录。
在连绵数日的高温天下,“热射病”这个词,频繁映入眼帘。
#热射病#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,相关词条也频频霸榜热搜。在这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,“热死人”可不是一句玩笑话!
但热射病与普通中暑全然不同,是最严重、最危险的中暑,其有着70-80%的超高死亡率。
热射病的症状有局部肌肉痉挛、高热、无汗、口干、昏迷、血压升高、咳嗽、哮喘、呼吸困难、甚至呼吸衰竭等。
当出现高热、神志恍惚等症状时一定要马上送医抢救。
这主要是因为罹患热射病会让人体温度调节功能失效,导致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,从而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。
需要注意的是,热射病并不是一种突发性疾病。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,会先经历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等情况。
日常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预防中暑,并在轻度中暑后,及时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,就能防止中暑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。
大家都知道预防中暑需要注意防暑降温,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?
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,由于伴随着电解质的大量流失,此时建议补充盐水或电解质饮料。不推荐补充白开水,避免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。

![图片]()
含水量较高的蔬果有:生菜、黄瓜、西红柿、桃子、西瓜等。
▲尽量在室内活动
-
穿着质地轻薄、宽松和浅色的衣物。
-
使用电扇、空调降温,同时也需要注意开窗通风。
▲尽量规避高温环境
▲不得不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
-
每小时喝2-4杯水或电解质水。
-
户外活动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。
-
注意休息,避免长时间在高温底下作业。
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休息。
*适当抬高患者双脚,这有助于增加脑部供血,缓解休克症状。
用湿毛巾、冰袋等冰敷额头,有条件的可以用酒精擦拭身体。
冰饮喝多了会导致毛孔收缩,不利于人体散热,而体内热气聚集过多容易引发中暑。
此外,饮用过凉的冰饮,还可能会引起胃部痉挛,造成胃部不适。
当室内温度超过32℃时,电扇其实已经起不到降温的作用了。
老年人的皮肤感知较迟钝,对炎热的气温不敏感,再加上他们往往会为了省钱而不愿意开空调,更有大热天也要坚持出门走走排汗对身体好的想法。
但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,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更容易中暑。
家中日常备好防暑降温的药物,劝说老人减少在酷暑的外出活动,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天热了一定要开空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