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简便、无创伤、无放射性的乳腺B超检查,是女性在检查胸部不适时最常选择的检查方式。但是B超报告单上总是有些专业术语,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,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有问题,总有些担心。
今天硕硕就来教大家如何看懂乳腺b超报告!
一、专业术语解读
1.腺体结构紊乱
这个在乳腺B超单上非常常见,多数是乳腺增生。当今城市职业女性中,50-70%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。
2.回声
在B超报告中,回声是非常重要的信息,常见的回声描述有以下4种:
·低回声结节:代表乳腺的实质结节,通俗地说就是实体结节,需要根据其他描述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。在乳房增生结节、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病灶中常出现。
·无回声:代表液性的区域,主要见于囊肿或囊性增生病变。通俗一点的说法,就是乳房内长了个“水泡泡”。
(*图源网络,侵删)
·弱回声:是介于低回声与无回声之间的一种,通常是由无回声结节转变的,表明囊肿的病史较长,因为囊肿中的液体变浑浊了。
·强回声:代表乳腺组织内有钙化灶,B超能发现的钙化灶一般是粗大型的,而一些细小钙化灶,B超比较难以探查到。
3.结节、团块
结节是B超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,但结节只是一个描述性语言,用来形容各发现的小肿块,它不涉及肿物的良恶性质,也不是疾病的名称。
团块与结节相对,通常用来形容大肿块。
4.结节大小
在B超报告中,会看到结节大小的描述,通常是长*宽,如12mm*8mm;也有“长*宽*高”,乳腺科医生一般取“长、宽、高”三个径线中的最大值。
5.边界与形态
·良性肿块:边界清晰,有时可见包膜,形态规则,圆形或椭圆形。
·分叶状肿瘤:一种介于良性与恶性的交界性肿瘤,这类肿块的形态是分叶状的。
·恶性肿块:一般边界毛糙,欠清晰,形态不规则,呈蟹足状。
6.彩超血流
彩超并不是指成像是彩色的,而是成像中能够显示肿块的血流信号。
·良性肿块:通常是不会有明显彩色血流的,或者少量点状或条状血流。
·恶性肿块:血流信号丰富,有时呈树枝状。
(*图源网络,侵删)
7.BI-RADS分级
BI-RADS全称为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,即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。
听硕硕来展开说说BI-RADS分级中,0-6级分别对应的含义:
分级 |
对应的意义 |
0级 |
评估不完全,仅从B超成像无法判断 还需要结合其它检查及病史等综合判断 |
1级 |
阴性,无良恶性改变发现 |
2级 |
良性改变,最常见的是小叶增生 |
3级 |
良性可能大,最常见的是纤维腺瘤 |
4级 |
有恶性可能,要考虑做活检 |
5级 |
高度怀疑恶性,检出恶性的可能性>95% |
6级 |
已活检证实为恶性,应立即治疗 |
二、乳腺疾病解读
1.乳腺增生
乳房腺体或间质有弥漫性增大、增厚,边界模糊,有时可出现典型的“斑马”状、管状暗条回声。还常常能查到一些不明显的结节状回声。
2.乳腺囊肿
多数为单发,边界清楚,光滑整齐,呈圆形或椭圆形,有包膜,内部回声均匀,透声良好的较强回声或液性暗区。
3.乳腺炎
乳腺炎通常会引发发烧、乳房红肿、疼痛等症状,主要发生在哺乳期阶段。
急性乳腺炎表现为:炎症区域乳房组织增厚,内部回声一般较低,分布不均,边界不清。
如果形成脓肿,内部会呈不均匀的无回声区,边界增厚欠光滑,可见肿块血流信号丰富。
4.纤维腺瘤
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清楚平滑,包膜薄而光滑,内部有回声均匀的弱回声区,后方回声增强,有时可伴有钙化斑点,少数有液化坏死暗区。血流信号较少。
5.乳房恶性肿瘤(乳腺癌)
·形态:形态不规则,边界不整,无包膜,肿块向周围组织呈蟹足样、锯齿样、小叶样浸润。界限不清。
·内部回声:多不均匀,以癌细胞为主的回声较低,以纤维成分为主时回声较强,如发生出血坏死时,表现为不规则无回声区。
·CDFI:肿块内血流增多。
·浸润表现:癌肿侵犯皮肤,皮肤层增厚,回声增强;侵及皮下脂肪,皮下组织间隙水肿,有不规则的肿块侵入;侵犯乳房后间隙,间隙变薄消失。
·钙化灶:主要表现为细点状沙粒样,呈簇状分布,数目较多。
三、关注乳腺健康
乳腺疾病是困扰当今女性的一大难题,其中乳腺癌更是女性的第一高发的癌症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乳腺癌在早期检查发现,且及时进行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%。
所以,大家一定要重视乳腺健康,做到每月一次自检、出现不适及时去医院检查且每年做一次体检,防患于未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