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的平衡概论

邱景川

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

上海通大中医医院

true
图文问诊

已开通

true
视频问诊

已开通

医生二维码

微信扫码可直接小程序咨询我

中医的平衡概论

发布时间:2022-01-28

从中医角度而言,人体一旦失衡得病,体内便会出现偏酶,又名毒素,它会导致人体产生不适。
因此,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,从而导致疾病的物质和神志,比如气血痰湿食创虫,喜怒忧思悲恐惊,都可以称之为偏酶,即毒素。这些偏酶所到之处,便会导致该处的组织平衡紊乱,运化失常。并通过经络的关连,而波及母子器官的纵横平衡,进而形成一系列的症候群。
虽然偏酶概念晦涩,抽象难懂,但它们在人体表面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。以下一一叙述。


一、心脏失衡表现
1、舌尖菲红、舌体溃疡。舌为心苗,内心失衡,外诸舌红溃。
2、额间痘疹。额间属心域,内偏可致额外生痘况。
3、心悸失眠。心脏失衡,导致本脏作息规律紊乱,以致心不宁,卧不安。
4、胸闷刺痛,神志不宁。气血痰湿壅滞心脉,运行失常,导致胸闷气短,神志昏瞀。舌下瘀斑可见一斑。
二、纠偏方法

1、吃苦纠偏

苦泻心火,苦平心亢,可用莲子芯、黄连之属。
2、利尿分泄

心与小肠相表里,可用灯心草、淡竹叶之属淡渗利之。或加用绿豆等排尿排毒。
3、外治纠偏
在少府、内关等穴,施以针灸、膏药等法,通过迎随补泻,达到纠偏目的。


三、纠偏时间
按五脏分时说,中午11~13点是心脏功能主强的时间,此时吃些保心助排的食物,诸如茯苓、莲子、黄豆、红枣、百合等物,则有助于心脏纠偏。但因治疗之需不必拘泥。
(未完待续)


申明:本文原创,若有雷同,纯属偶然。